登入
 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經營理念
    • 雜誌介紹
    • 營運項目
    • 雜誌哪裡買
  • 雜誌目錄
    • 本期目錄
    • 各期目錄
  • 封面故事
    • 名家專欄
    • 亮點人物
    • 封面故事
    • 特別報導
  • 樂齡情報
    • 健康醫療
    • 休閒娛樂
    • 智慧理財
    • 樂齡品味
    • 居家生活
    • 樂齡訊息
    • 藝文百匯
  • 影音專區
    • 影音特輯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會員專區
    • 加入會員
    • 會員登入
    • 會員資料
  • 金色夢想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雜誌目錄
  • 封面故事
  • 樂齡情報
  • 影音專區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會員專區
  • 健康醫療
  • 休閒娛樂
  • 智慧理財
  • 樂齡品味
  • 居家生活
  • 樂齡訊息
  • 藝文百匯

樂齡品味

    • 最新
2013年6月號
永不止息的行者 詩人鄭愁予
2013/07/11
p70.jpg

撰文、攝影/台商國際傳媒

自由自在 性靈中人

  「我用一個詞,叫做『性靈』,我定位自己是性靈中的人。性靈就是要自由的心性,要自在的生活,而且關注他人,與自然交接。」

  鄭愁予生長於抗戰期間,換過多所學校,從南京到北平,再從北平歷經武漢、 湖南、廣西和廣州黃埔到台灣。環境一方面給他熱愛自由的心性,而一方面不同的學校培養他為五育並重的人。鄭愁予說,當年在北平崇德中學住讀,這所英國教會學校使他有機會接觸基督教的人本精義,讀遍圖書館的文藝書。當年流行辦壁報,把自己的作品貼在牆上供同學欣賞,舉凡小說、散文、戲劇,他都創作,「我還寫過劇本咧!」1948年暑期,參加北京大學暑期寫作營,更是開啟了他對人道主義的嚮往。

  1949年,隨著家人到台灣的鄭愁予進入新竹高中讀高三,這所全科並重的學校讓他有機會發展對音樂和體育的愛好,「我是足球校隊,那時候我們對新竹師範專科學校,二比零勝出,兩個球都是我踢進的。」鄭愁予記憶猶新地敘述當年的戰況,很難想像詩人的運動愛好吧!中學生活的多元開放滋養了詩人的性情與寫作風格。

  大學畢業後,鄭愁予進入基隆港務局工作,在碼頭上管理貨物和船隻。「他們希望我在主計室工作,我說不行,我要去碼頭上工作。」鄭愁予寧願與工人夥同,也不要埋首在辦公室內。面向大海讓鄭愁予產生詩想,其後主要的詩作如《夢土上》,都在這個時期完成。他認為:「這是寫作真正的生活,你寫作靠你的生活。」

 

吳女士的慧眼識天才

    1967 年, 鄭愁予受邀到美國愛荷華大學, 參加聶華苓和保羅.恩格爾(Paul Engle) 創辦的國際寫作計畫,這個計畫每年都會邀請世界各地優秀的作家到美國駐校交流,「我是台灣第一個被邀請的作家, 而次年才得成行, 這之前我曾得到佛吉尼亞工藝大學( Virginia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全獎學金,因為身為預備軍官受國防部臨時召集,擔任美軍聯絡官一年三個月,錯失出國時機。」這次又逢鄭愁予旅美遊學的機緣,但是在美國領事館的巧遇,才是真正促成他後來在美攻讀學位、教書四十年的關鍵。

  由於當年作家被邀請到美國交流的先例不多,鄭愁予到大使館辦手續,順利得到簽證, 便拿了一本詩集送給辦證的吳女士。「第二天, 她打電話給我, 要我再到領事館,她在我護照上的簽證上蓋個大印:〝Cancel〞,她把我cancel 掉了。接著又蓋了一個章, 把我交換學者的簽證代號改發為政府支持的交換學生簽證,期限竟由兩年改成五年。」

  「她(吳女士)說,我讀了你的詩,覺得太好了,你應該在美國多學習。」吳女士認為,鄭愁予是可造之材, 因此主動幫他延長簽證時效。後來鄭愁予在美國擔任愛荷華大學保釣會主席,被疑為是左傾,中華民國政府吊銷了他的護照。在無法回國的情況下,他在取得創作藝術碩士之後,只好繼續攻讀博士班。「當時要不是吳女士的未卜先知,我就恐怕要變成國際難民了。」

 

無常觀匯渠成詩

  中學時鄭愁予隨家人從中國大陸到台灣;三十幾歲時, 赴美展開四十年的旅外生涯。由於余光中的名作< 鄉愁> 紅遍中國大陸,導致鄭愁予每赴中國大陸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:「你有鄉愁嗎?」詩人突然大聲地說:「我的故鄉在我的背包裡!」他繼續笑著說:「要談鄉愁,台灣有一大堆鄉愁!」

  鄭愁予透露自己很喜歡這樣的流動生活,「年輕的時候活動空間雖然不大,卻是隨心所至,寫遊世的詩。」不過,鄭愁予認為這幾十年的自己是「從遊世到濟世,從藝術回仁術」。

  「說穿了,就是為和平!我住在金門, 深知中華民國從十七年起, 國共交鋒至今只有停火, 未有永固的和平」, 受到國父思想與孔子仁念甚深的鄭愁予,在他的詩裡種下了許多天下為公、世界大同的善念。不論是游走還是人道主義的關懷,皆來自於詩人不自覺的無常觀。無常,反而使鄭愁予「過一天完成一天」,使他熱愛接觸自然,使他關顧人群,同時也能靜靜地做自己。更重要的是,使他體會悲天憫人的價值。「我寫的詩,都是可以有感應的。我寫山,大家看見都覺得富有美的內涵,是吧?我希望詩可以發揮抒情的力量,而不是名、利的產物。」

 

永不止息的生命力

  曾經他覺得,到了六十歲的時候就要停止旅行,然而,「我的心情,不喜歡安然在一個定點,那樣子我會苦悶了。」鄭愁予認為,人不應該限制自己,因為那不是上天的意思。「我還是要繼續我的興趣,保持很高度的好奇心,對任何事物都有新鮮感。這可以讓我欣賞多樣的美,也都呈現在我的詩裡,那麼我的寫作,就愈來愈充實了。」

  年至耄耋的鄭愁予至今仍寫作不輟,他強調擁有健康的身體與快樂的心是很重要的;同時,年紀愈大,愈要認識自己,並且尊重他人的自己。

  訪談結束後,這位「課本上的人物」爽快地答應與我們合影。「要戴帽子好還是不戴好?」「外套扣子要按規矩來扣第二顆。」「這是要拍定裝照啊?呵呵。」我們開玩笑和詩人要求一起扮鬼臉,他居然俏皮地回應:「我的笑容就是鬼臉!」

回前頁
  • 愛自己,從穿對衣服開始!
總編精選:
  • 擺脫失眠困擾 走進舒適減壓好夢鄉
  • 愛自己,從穿對衣服開始!
  • 鞋技中心成功轉型,締造銀鶴生活館商機
  • 抗過敏防蟎專家跨足熟齡百貨經營 福祉用具總合一應俱全
  • 樂齡網把關熟年生活,精選每一件商品服務


客戶服務專線:+866-02-2509-5279
傳真:+886-02-2509-0852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09:00~18:00
Copyright © 2013 TSRIC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桌機板
  • 640
  • 320